(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这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行业规模持续壮大 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以前需要几天时间提交多项材料,现在只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和承诺书即可当场拿证,效率真的太高了!”湖北巨鸿国际劳务有限公司法人刘志桥在拿到许可证后,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近年来,人社部深入贯彻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制定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制度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打牢根基。
各地把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举措、完善机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地位不断巩固并持续提升。江苏积极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业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山东持续实施“品汇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培育计划;重庆打造以产业园、人才市场、出口基地、研究机构为载体的发展平台体系……布局“新赛道”,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神州大地不断积聚新势能。
一系列举措,助推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4万家,从业人员109.3万人,分别比2020年增长61.8%、29.6%。其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7万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不仅是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让服务更为精准。今年春招期间,AI优化简历、AI推荐岗位、AI直播带岗、线上模拟面试等人工智能工具频频亮相各大招聘会。在AI技术的驱动下,求职招聘领域掀起一场效率革命,有求职者称赞“找工作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从传统的人事代理、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到培训、猎头、离岸外包、测评、管理咨询、直播带岗,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产品体系。上海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赵勇军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提档升级”,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的同时,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化发展也呈现加速之势。自2020年起,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向世界集中展示行业风采。2022年3月,人社部、商务部联合认定了首批12家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上海外服、科锐国际、必博人力等骨干企业通过国际收购、业务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等方式,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人才国际化流动。
专业精准高效 促进有效匹配
智慧交流碰撞、项目签约合作、企业纳贤揽才……2024年初冬,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内,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掀起一轮又一轮热浪。丰富的展示、论坛、招聘、竞赛,折射出蓬勃的行业生态。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的主体。近年来,人社部举办两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带动各地展示交流、供需对接、创新创业等日趋活跃。各地人社部门精心组织的各类对接活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人才强国、就业优先、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9月27日,成都秋季招聘会举行。招聘会聚焦青年人才需求,汇聚325家企事业单位释放1.1万个优质岗位。一名高校毕业生表示,“通过参与招聘会,获得了就业政策、职业规划意见和就业指导等信息,对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行动,举办国聘行动等促就业品牌活动,全行业年均举办现场招聘活动30万场次,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数亿条,全行业每年为3亿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5000多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稳就业促就业效用更加凸显。
促进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方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也在积极发力。
“作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我们下属的中智智领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产教融合和职前培训,建设了一批产业学院、专业实训室、实践中心等。特别是与近百所高校开展合作,为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前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中智集团企业管理部负责人介绍。
测评、培训、职业指导……精准分析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岗位的差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效帮助劳动者提升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推动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在促进乡村振兴、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积极发挥猎头机构和网络招聘平台专业化优势,帮助引进乡村急需紧缺人才;四川组织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省内乡村振兴重点县、欠发达县域等开展结对帮扶,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工作;甘肃引导劳务中介组织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用工企业的对接沟通,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各地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参与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开展专场招聘和劳务协作活动,有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赋能百业的“链点”产业,如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力资本与产业体系相协调,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生态,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服务广度及深度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人才引育、用工保障、专业培训、管理赋能等专业化服务,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有力形成就业协同与产业促进良性格局,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3月,英得尔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工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产能提升带来了紧迫的用工需求。广东中山市人社部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靠前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关键时刻,广东佰司人才科技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快速完成了技能工人的招募,稳定性也超出了预期。”英得尔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贴近产业、敏捷应变,近年来,许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拓宽人力资源服务“朋友圈”,与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多样化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与“中国智造”的相互哺育中加速成长。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既是服务提供者,自身也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与支持。
作为推动产业集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人社部建成29个人社部重点联系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各类服务机构4000余家。
走进太原火车站南侧的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主园区,数字化立体人才供需信息看板上动态播放的人力资源数据,让求职者迅速直观地了解分布区域、职位需求等信息。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于2021年9月开园运营,目前入驻各类企业203家。2024年,产业园共举办各类招聘及宣讲活动224场,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岗位15.34万余个,服务人数37.19万人次,培训人数2.01万人次,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枢纽平台。
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可以通过精准化、集约化服务,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赋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湖南建设数字文化专业人才市场,服务视频文创全产业链;中国江汉平原农村人才市场聚焦乡村人才,为群众返乡创业等提供服务。目前,全国建成36个国家级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人才市场,涵盖高校毕业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业性人才群体和数字经济、海洋、旅游等行业领域。
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人社部门大力推动行业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提速。京津冀三地修订发布11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标准统一、质量更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中部六省签订协议成立新时代中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联盟;长三角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共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人才有序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我国有14亿多人口、近9亿劳动力,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前景。持续改革创新,加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必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促进就业的更大动能、服务人才的更优载体,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本网记者 孙忠法 编辑 郑杰洁)
证券配资公司,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